信息存储新介质

从业界的实践来观察,我们注意到SCM在业界有两种 用法:一种是用作缓存,而另一种是用作持久存储。 例如HPE把SCM用作缓存,实现相对简单,而3PAR和 Nimble同样把SCM也当做缓存用,结果延迟大大降 低,大部分保持在300μs微秒以下。与之相对,EMC 的PowerMAX把SCM用作存储层,同时用低延迟的 NVMe-oF连接到主机端,数据访问性能提高了35%。 随着固态硬盘的发展,新的介质也随之出现,如铁电 存储,DNA生物存储,以及适合做存内计算的PCRAM 相变存储器(IBM)和ReRAM阻变存储器(TSMC/三 星)等。 铁电RAM(FeRAM)是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技术,它使用铁 电电容存储非易失数据,性能近似RAM,比闪存更快, 百万倍的擦写次数(百万倍)并且具有近乎无限的耐久 性。它以铁电物质为原材料,将微小的铁电晶体集成进 电容内,通过施加电场,铁电晶体的电极在两个稳定的 状态之间转换,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取。在每个方向状 态都是稳定的,即使在电场撤除后仍然保持不变,因此 能将数据保存在存储扇区而无需持续加电定期更新;同 时整个过程中只是施加电场,并未有电流,因此更稳 定,不易受外界磁场干扰,能耗也更低。 生物DNA存储自从2012年哈佛大学实现了整本书的信 息存储于DNA后,微软在2016年实现了200MB图像文 件信息的DNA存储和无损读取,并于2021年研究出新 的分子控制器,使 DNA 存储写入速度提高 1000 倍。 DNA存储技术可将二进制数据编码到合成DNA链的核 酸碱基对中,最终存储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。这项技 术听起来很复杂,但实际上已得到了确认和验证。 DNA 数据存储的基本过程按顺序分别为:编码,将数 字信息编码为 DNA 序列;合成,将序列写入实际的 DNA 分子;存储,将合成的 DNA 片段保存在载体或 细胞中;访问,检索和选择性读取序列信息;解码, 将测定的序列信息转换回数字信息。 Gartner认为技术成熟可能非常快,在报告中给出乐观 预测,认为到2024年,30%的数字化企业将要求试用 DNA存储。